广财学子赴龙岗实践:传资助策播曙光,助学子坦途向学海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是保障教育公平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广东省持续深化“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资助体系,深圳市通过精准施策、多元协同,保障困难学子“上得起学、上得好学”。在此背景下,广东财经大学“蒲策”传音实践团深圳四队于7月7日至15日深入深圳龙岗区,开展为期9天的资助政策宣讲实践活动,以青年之力架起政策与群众间的“连心桥”,让国家关怀走进千家万户。
走访鹏博爱心互助协会:汲取社会助学经验
7月7日,实践团首站聚焦社会力量助学。队长郑思婷带领6名队员走进深圳市鹏博爱心互助协会。协会会长王彬结合10余年助学经历,介绍了社会力量参与助学的实践路径:从零星资助到形成“物质帮扶+心理疏导+学业指导”的立体模式,累计帮助全国17个省66地区的困难学子圆梦求学。“我们宁愿帮助别人,不希望被别人帮助”,王彬的话让队员们深知,政策宣讲不仅是传递信息,更是凝聚社会共识。
(图为深圳四队访问鹏博助学协会与王彬会长交流 朱佳乐摄)
此次走访为实践团提供了 “接地气” 的学习样本,如何结合国家政策与民间力量、精准识别困难家庭需求,这些经验为后续基层宣讲奠定了实践基础。队员们感悟:“社会助学的温度,让我们更懂政策宣讲的意义。”
入户宣讲与云端服务:政策关怀零距离
7月8日,深圳高温突破35℃,深圳四队三名队员顶着烈日走进龙岗区三户困难家庭。针对一户居民孩子即将升入大学的费用顾虑,思婷逐条讲解国家及深圳市大学资助政策——从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额度、还款期限,到高校助学金评定标准、校内勤工助学申请渠道,还演示了线上申报入口。居民感慨:“没想到除了助学贷款,还有这么多帮扶渠道!”
(图为深圳四队队员在居民家中宣讲 李纳摄)
夜幕降临,深圳四队的宣传并没有停步,而是开展线上直播宣讲,1.5小时内详解国家助学政策,实时回复“助学贷款额度调整”“异地就读资助衔接”等问题,会后还留半小时单独对接有疑问的家长。“线下覆盖不到的地方,线上来补位,确保政策‘不打烊’”,有位队员在日志中写道。当天线上线下累计解决12个个性化问题,实现政策关怀“零距离”。
对话市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夯实政策宣讲根基
为确保宣讲内容的准确性与权威性,7月9日,深圳四队7名队员,前往设于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内的市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面对队员们提前梳理的政策疑问,老师们结合工作实际,系统解读了深圳近年“奖、助、贷”政策的核心内容——从政策适用对象、申请流程到发放标准,既讲清了现有政策的落实成效,也介绍了未来优化完善的趋势。这场深入访谈让队员们对政策的理解从纸面条文落到实际操作层面,为后续走进社区、家庭开展精准宣讲筑牢了扎实的政策根基。
(图为深圳四队访问市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合影 杨奕摄)
街头流动宣讲:让政策之声走进市井烟火
7月13日至15日,实践团将宣讲阵地转向街头巷尾。13日,宝龙街道一居民社区当中,深圳四队3名队员手持宣传折页主动上前与市民交流。她们主动走近玩耍的孩子,用“上学有‘成长红包’”等通俗表达讲解资助政策核心,吸引家长驻足聆听。当天,3人成功向10位市民完成政策传递,收集到8条具体咨询需求。
(图为深圳四队队员在宝龙街道向小学生宣传 李纳摄)
15日,深圳四队5名队员转战布吉街道。在人流密集的社区街道,他们创新宣讲方式 —— 结合真实案例讲解政策:“去年有个学生通过助学贷款读完大学,现在已经顺利就业了……”生动的故事让抽象政策变得鲜活,不少市民主动驻足倾听,当天再次完成10人份的政策普及。街头宣讲虽看似零散,却像毛细血管般将政策养分输送到最基层。
(图为深圳四队队员在布吉街道向居民讲解 吴天轶摄)
专场宣讲会:凝聚社区力量共筑助学网
7月14日,龙岗区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内座无虚席。深圳四队8名队员在此举办国家资助政策专场宣讲会,20位社区工作者与居民代表到场参与。本次宣讲以“政策地图”形式开篇,清晰展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项目链条;通过分段解读,详细介绍学前教育至高中阶段的国家补助政策;互动环节中,针对“单亲家庭如何申请额外补助”“残疾学生资助标准”等问题,队员们一一细致解答。
(图为深圳四队在龙岗区党群服务中心宣讲现场 李纳摄)
“以前总觉得政策离我们很远,今天听完才知道政府考虑得这么周到。”社区居民代表洪女士在会后说。这场系统宣讲不仅解答了疑问,更推动社区工作者成为政策“二传手”,形成“实践团+社区”的联动传播机制。
9天时间,8场活动,40余人次直接受益——广东财经大学“蒲策”传音实践团深圳四队的龙岗之行,既是一次政策宣讲的实践,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基层,以热忱传递政策,让国家资助的阳光照进更多困难家庭。正如实践团成员郑思婷所言:“青年学子不仅是政策的传播者,更应是社会关怀的践行者。”
此次实践活动,既是对国家“精准资助”政策的生动落实,也是高校服务社会、培养担当型人才的具体体现。未来,蒲策传音实践团将持续跟踪困难家庭需求,通过线上平台更新政策动态,联合社会力量扩大宣讲覆盖面,让“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承诺在青春接力中落地生根,为构建更加公平的教育生态贡献青年力量。
通讯员 洪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