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艺术家吴子英–国画大展在京师美术馆举行

山水为师–吴子英国画展于2023年12月18日上午10:50分在北京师范大学内–京师美术馆举行。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有:国务院参事忽培元先生,北师大传媒与艺术学院甄巍副院长,北师大传媒与艺术学院古棕教授,北师大传媒与艺术学院设计系主任王鹏教授等。作品展于12月24日结束,此次展览将展出60件作品。取法自然,留恋于传统山水布局,亦通过写生去实现自我,画随时代,活在当下。个人的艺术魅力也将在不断中形成,几十年如一日的积累,落笔轻松,法度自如,就是作者近几年的心得。

艺术家简介:

吴子英,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吴子英 1970年出生,原中央文史研书画院南方分院特聘研究员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艺术创作中心 特约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设计系国画专业客座教授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湖南省美协会员 广州市美协理事 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广东省青年美协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佛山市青年美协市场部艺术顾问 三宜堂艺术中心艺术顾问 广州香雪书画会副会长 广州市老干部书画协会鉴赏交流书会专委会副会长 香港东方书画会名誉副会长。自幼酷爱美术,在祖辈与父亲吴静山的熏陶下,少年时期就得到国画大师陆俨少、邓白先生的指导和赏识。1993年赴新加坡留学,结识当地著名书画、摄影家任佰年先生,成为忘年之交,回国后先后参与一些艺术活动。后师从王贵胜老师、古棕老师,着力于深入理论与实践的探讨。1997年作品《大好河山》《山水清音》入选“广东省当代百名书画家作品展”;2000年作品《秋居图》入选“广州青年美术家作品展”;2003年5月参加由广州青年美协举办的“新艺展”第四回展,同年作品《春意浓》获广州美术作品创作奖,后又入选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2006年3月应马来西亚总商会邀请在吉隆坡举办“父子三人展”,同年7月应总参管理局邀请至北京作画;2012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美术馆”举办吴子英个人展,得到各界认可。近年来作品在多份杂志、报刊上发表,深受海内外人士关注和收藏。在国内外举办多次个人画展及联展。已出版有《吴子英画集》(岭南美术出版社)、《吴子英画选》(中国文艺家出版社)等十余本作品集。

作品鉴赏:

林泉之心

文/王贵胜

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人,常怀有一颗林泉之心殊为不易。子英是一个山水画家,他是有林泉之心的人。这当然与他天性就热爱自然,钟情于山水树石,沉醉于春夏秋冬,四时山水有关,也可能与他并非固定于体制内的某个单位供职,而是来去自由,像闲云野鹤般的自由职业有关。因此,他才会有更多的精力沉浸在绘画创作之中,有更多的时间云游四方,搜尽奇峰,游遍天下名山,有更多的时间读书交友,阅尽天下名迹。所以,子英才在很年轻的时候,在山水画创作上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子英是个勤奋,笃学,高产的画家。每隔不长时间,他就会有一批新作,谦逊地请师友们给予批评指教。我看他的作品,取法倪云林和黄公望,上追董源,巨然,尤擅画平远景色,一派南宗韵致,浑沦天成,把几家的技巧精髓融会贯通,而不留痕迹。气韵生动而又氤氲蒸腾,整体感很强,细审画面,细节描绘也十分精到。

近年来,子英又意识到师法自然与对景创作的重要性,经常外出写生,浙江慈溪,安徽黄山,山西太行等地都留下了他奋笔写境的身影。在写生的休息时间里,他还抓紧时间苦练书法,平时也注意研读画史画论,常常和师友们探讨和畅谈创作的体会和经验。看得出来他是在自觉地全方位地磨练,丰富,提高自己,向着更高,更理想的境界迈进。

相信他坚持不懈地求索,精进,不久成为当代山水画艺术创作的翘楚之才是指日可待的!(王贵胜,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读吴子英的中国山水画

文/古棕

吴子英是著名山水画家吴静山之子,受到家庭影响,自幼开始习画。我与他2014年10月在广西程阳桥侗寨写生时相识,他喜欢游山玩水,结交朋友。这一点从他的山水画中可以见得。可能是因地域的原因,他喜欢画传统味道的山水画,在他的山水画里有着一份对传统山水画的敬重和传承,同时也受当代学院派画家王贵胜教授的影响,多次与王贵胜教授一起到大自然环境中写生,收集第一手的生动资料来丰富自己的创作手法,也能注意艺术理论上的学习,多次到中国美院和国外艺术学院进修学习。近两年来,在他的作品中有了当代绘画的理念,从客观到主观,又从主观回到客观,反复研习取得可喜的进步!

今天吴子英先生把自己近两年的作品汇集成册,向社会各界展示自己的新收获,新感悟!我祝愿他在艺术创作上不断取得好成绩!(古棕,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水为师
以造化为师,从自然的、精神的、文献的山水景观中发现美感,抒发情感,产生价值,是山水画家让人羡慕的地方。我们普通人过着普通生活,赖以寄托的趣味,大部分还是现实而功利的,难以超越和超脱。而山水,至少在我个人的感受中,是可以带领人进入另一种可想象的、文学般意境的审美生活。


吴子英君生活在南粤,同处21世纪上半叶的人世间,日常生活自然也和我们一样,离不开柴米油盐、手机电脑,眼前充溢汽车高铁、高楼立交,但是山水于他,无疑是有特殊意义的。一方面,生活中看不见的,恰恰可能是艺术家意图创造的。中国山水画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存在于中国人的精神里,也存在于吴子英真实的人生经历中。他的家学传承、生计社交、职业方向,都与山水有缘。“山水”,是伴他成长的人生经历,是表达的形式,也是表达的对象、内容,是生命的一种图式意象。
另一方面,画家会依照自己的艺术性情,根据每个人特殊的画缘,形成与众不同的面貌。子英的山水画,有较强的传承特征,他较为重视与前辈大师和艺术史的对话,习惯将自我放置在一个谦逊的学生视角,去不断体会山水文化的真谛,将师造化与师古意相融合,形成独特的韵味。未来,也期待吴子英以山水为师,中得心源,画出更多属于这个时代的山水画卷。

甄巍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2023年12月9日

我认识的画家吴子英
文/罗建
看吴子英画画是一件赏心悦目且有趣的事情,因为他经常会一心二用甚至多用。记得有一次在他的工作室吃饭,觥筹交错、把盏言欢之间,他突然站起身走到案台旁边,一边裁宣纸一边说要急着交某个展览的功课。只见他取笔沾墨,在画毡上轻划数下,然后就在宣纸上快速落笔,先是一丛丛的树枝、树叶,近、中、远皆有,粗细、长短各异,看似毫无章法。接着,他再次快速沾墨,也是习惯性的在画毡上轻划数下,就开始为那些枝叶添加树干、树皮、树根,当整个画面由这些树木定出基本布局之后,他又再次沾墨,开始勾勒山形皴擦岩壁,还有意留出云彩、流水、石径、亭台楼阁等有待丰富画面的空间。这期间,他也没忘记我这个访客,还在喋喋不休地跟我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聊,说到兴奋之处,还搁下笔去四处翻找佐证之物。看来,这幅即将送展的山水画早已在他心中成型了,虽然还要花1-2天功夫上颜色、题落款。就像高手跟我下围棋时,起手都是在棋盘上漫无目的地落子,但接下来该怎么走,之前他已基本想好了对付我的棋谱。

其实,我与吴子英的交往时间并不算长,而且他属狗我属鸡,本就容易鸡犬不宁。然而,讲不出是什么原因,我俩竟然会一见如故且越来越像两兄弟。还记得首次见面是在一次我主动邀约的应酬饭局之上,小小个子的他既谦恭又热情、既诙谐又正经,不禁让我有了继续交往的兴趣,于是便有了同他一起去云南丽江采风的欢乐时光。这可能有他的父亲,当代书画大家吴静山老先生是我妻舅黄若初的启蒙与授业老师的缘故;也可能有他是那种没有体制加持及约束,全靠画画卖画谋生和烟火气浓郁的平民作风的吸引。但我自己更清楚,是第一眼看到他作品中那略带空灵、虚渺,浓淡相宜,色调舒服,处处渗透着儒释道的韵味,以及传统中国文人三观的笔墨,让我打心眼里就喜欢上了。而随着我俩的交情逐渐加深,就更让我觉得这个经常嬉笑怒骂、插科打诨、率性油滑,且以“清波居士”自居的职业画家,像极了传说中的济公和尚,看着市井看着庸俗,但却是大雅之人,对人对事也通透得很。

可能是有家族传承的基因影响,加之耳濡目染父亲吴静山的书画艺术与工作状态、生活追求,吴子英从小就能写会画、能说会道,且独立自主的意识强烈,并一直以此为谋生手段,还顺利的立业成家。也正是有了求温饱与养家糊口、安居乐业的原始本性,他创作的作品是比较多的,而且速度也比较快,经常个把小时就画好一幅拿得出手的新作。认识他的这几年,每年都知道他要搞1-2次个人作品展,看来这也是他宣传自己、推销作品的重要渠道之一。要知道,没有一定数量且经得起行家法眼、买家掏钱的近作新作,这也是不容易办到的。对于他的这样一种做派,我也是挺欣赏的,因为够真实,也够真诚,他对富贵、名利的向往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与造作,他深谙没有钱就没法活下去,没有衣食住行,就谈不上艺术追求。当然,依照我对他的了解,他也不会不择手段去做那些损人利己的事情。

自认为爱好艺术喜欢书画的我,当然少不了收藏吴子英的作品。因为在他的山水作品中,我经常感受到一种恬静、平和、安然,青山绿水、房屋草木、蓝天白云是那么的和谐、相得益彰;在他的花鸟作品中,我经常体会到一种胸怀、风骨、情感,嫩竹老树、花草鱼虾、飞禽走兽是那么的活灵活现、生趣盎然。在他的水墨世界里,中国文人字画的气息浓烈,明末清初和江浙地区的风格明显,线条笔墨带有丝丝的金石味道。他曾经送我一幅临摹石涛的小品,稀疏的乔木在山水之间傲然生长,细长的扁舟在天地之间随波逐流,墨色厚重、笔法恣意的七绝古诗题款,入心入脑就是一派天人合一物我难分的豁达景象。当然,我还微微地感觉到他在画面的谋篇布局上,融入了许多西学西画的模样,具有相当明显的透视感、立体感和印象派味道,这可能跟他曾经留学过新加坡有关吧。

有人私底下对我说过,吴子英的国画摹仿痕迹有点重,个人风格、书法修为也略显欠缺。对此,我既不认同也懒得去驳斥,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知道,金无足赤,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完美无缺的。我就亲耳听到过有人与一个书法家闲聊,说颜真卿的字没什么好看,他就是不喜欢也不想学。你可以说这个人不懂什么是真正的书法艺术、书法传统,但我看这个人写字确实很好看也很耐看,一点也不输给那些有名头的书法家。所以说,我更认同“学无止境”和“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肯在写字画画的道路上坚持学习、浪费笔墨、时不时推陈出新,只要是在艺术的某个方面或一个点上,给我以启迪、以营养、以帮助的,就值得我去深交、去尊重、去颂扬。而在我眼中的吴子英,就属于这样一类人。

近期,吴子英将应邀赶赴北京师范大学,在这个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举办新一届的个人作品展览,也算是对他在三年疫情期间闭关勤学苦练所取得的最新成就进行的一次大检阅,毕竟在首都这个人文荟萃、星光熠熠的地方举办个展,既不容易又挑战巨大。为此,他精心挑选了50多幅近期创作的,大部分为四尺整纸以上的山水精品准备送展,可见他也是用心良苦、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看着他这几天发过来的作品照片,我禁不住诗兴大发,斗胆试着为其中二十幅山水精品配上了自创的七绝。想不到他立马就顺杆爬,硬是要我为他的这次画展写一篇文章。这可把我给难倒了,因为怎样写画评、怎样谈美学,我是一窍不通的,也不掌握其中的专业术语、专有名词,写得不好让我丢人现眼那也没啥,但是如果让这样的好兄弟闹笑话、掉身价,那就罪过大了去。想来想去,既然躲不过逃不掉,那我就只好掰扯掰扯字画之外的琐事,再附上一首《临江仙》以致祝贺,也让读者和熟悉他的人,能够从另一个视角来重新认识画家吴子英。

《临江仙为吴子英北师大画展歌》

淡淡烟云供养处,粼粼江海平湖。
奇峰秀石影疏疏。
野堂承湛露,香墨寄鸿图。
古训今闻谁可遇?由来众说唏嘘。
清波自是识真途。
南音谋北渡,泰运泽吴居。
罗建(拾趣居主、书画收藏与古诗词爱好者)
癸卯大雪夜撰于羊城修之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