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山水间:合工大学子探访泸溪滨江大草原与沅水画壁
(通讯员 彭明)为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加深对当地基层治理的理解。7月11日,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情系酉水新生,法护苗乡未来”暑期实践团队深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先后在滨江大草原与沅水画壁景区开展实地调研与取景活动。
图 1团队成员调研合照
清晨的滨江大草原辽阔静谧,沅江水蜿蜒而过,实践团队沿江畔展开取景调研。这片被誉为“泸溪绿肺”的天然草场,不仅是当地居民休闲的重要场所,更承载着辛女盘瓠的厚重的神话传说。团队成员通过镜头记录草场与江流的交融景象,捕捉自然景观中蕴含的包容性与恒久性——正如法治精神在基层治理中所需的韧性与适应性。
“草原的边界是柔和的,但守护它的规则是清晰的”,团队队长张林欢在调研过程中指出,“我们取景的目的在于通过自然意象传递法的衡平之美”。
图 2沅江流过滨江大草原
午后,团队转赴沅水画壁景区。近年来,该县坚持“沅水明珠·画里泸溪”主题定位,全力挖掘泸溪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通过实施十里沅水画壁等项目,该县打造武陵山区滨江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泸溪的文旅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队员们细致拍摄了反映民族节日、祭祀仪式、房屋建筑特色等主题的实物资料,并重点关注记载着盘瓠传说的文字资料。“这些资料是无声的‘民族叙事’”,团队成员王星在访谈中表示,“尤其是辛女盘瓠传说,它反映出泸溪县先民的契约精神以及各种法律制度的变迁,是研究泸溪县法制史的重要资料。”
图 3民族文化展馆中的巫傩面具
当暮色为沅水染上柔和的金边,实践团队带着沉甸甸的影像与资料,踏上了归程。镜头里流淌的沅江、静默的岩壁、草原上柔和的光影,连同那些被岁月浸润的传说碎片,都将成为解读这片土地文化与法意的珍贵注脚。此行所见所感,如溪流汇入心田,为未来的思考与研究默默滋养,静待其澄清与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