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AI大模型,点亮百千万工程科技梦
3月18日下午,2025年广州基层科普行动项目——科普助力“百千万工程”——暨新质生产力“AI大模型”专场活动在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落幕。本次活动邀请大模型领域专家——中山大学百人引进人才,广东省消防科学与智能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副教授沈颖作为演讲嘉宾,中科智城(广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研究院吴鸿院长主持,面向现场1000多名师生和线上近4万名观众,围绕“探索未知智境”展开科学分享。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协会协办,中科智城(广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南沙实验学校支持,致力于推动广州科普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助力广州公民科学素养提升。
当下,大模型无疑是科技领域最引人瞩目的焦点。从横空出世便掀起全球热潮的 GPT,到以卓越性能崭露头角的 DeepSeek,每一款新型大模型的诞生,都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科技领域激起千层浪,引发行业的深度震荡与变革。沈颖教授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讲起,认真分析了GPT-1到GPT-4 Turbo以及未来的GPT-5不同性能及代表性成果,揭示随着算法模型的持续迭代,一定能引来AI大模型行业的快速发展。
那么,中国的大语言模型表现如何呢?她以横空出世的DeepSeek为例,详细介绍了DeepSeek的核心功能以及融合应用场景,并通过案例为现场观众详细说明如何用好DeepSeek为我们工作、生活、学习赋能。DeepSeek用了不到12月时间,推动AI从1.0时代直接进入2.0时代“开源+技术革命”的时代。
接着,沈颖教授介绍了她和她的团队自研的首个应急科普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神机。神机重点针对消防、建筑、地震等应急场景,具备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等科普资讯功能,帮助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用户在各种突发情况下作出有效应对。她和她的团队为了让神机大模型实现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服务,研究团队构建了共计205517条指令对,整合了来自白皮书、教科书、案例以及各类安全生产通知等四万多条公开数据,通过模型训练和公域评测等预训练,显著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应变速度。
在对话问答环节,沈颖教授和吴鸿博士围绕“中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大模型以及中学生应该培养那些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台下同学们也围绕大模型在学科中具体应用以及如何规避大模型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等问题踊跃提问。面对同学们的提问,沈颖教授与吴鸿博士耐心解答,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本次活动是中科智城承担2025年广州基层科普行动项目——科普助力“百千万工程”第1期,后续还将继续围绕“低空经济、车路云(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精心策划系列科普讲坛,旨在将前沿科技知识广泛传播给广大市民,全面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激发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与关注,助力科普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