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里的湾区,有甜头有奔头

 “Hello大湾,持续创作奇迹的港湾,幸福不转弯……”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春节晚会上,一曲《Hello大湾》唱出了大湾区发展的日新月异,也唱出人们对大湾区打造优质生活圈的无限憧憬。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5年来,大湾区以“湾区通”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在各个民生领域泼墨作画,加速破界成圈,便利粤港澳三地居民生活往来,让烟火里的大湾区生活更有甜头和奔头。

  让居住更舒心

  “粤港澳三地就像一家人”,居住在皇岗口岸附近的香港人、福田区御园艺术团团长阮凤霞提及自己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时不由得开心道来。于她而言,大湾区更像是家的延伸。

  “在过去五年中,福田区对我们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关照。”阮凤霞指出,面对她最关注的就医问题,其社区就有针对香港同胞的医疗中心。“福田区还组织了很多文娱活动,让我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风,像阮凤霞一样“北上”居住已成新风尚。近年来,大湾区在居住、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利好不断,粤港澳生活不断向新而行。

  小横琴山脚下,澳门特色学校、卫生站、长者服务中心等澳门民生公共服务正延伸到横琴。提供约4000套住房的“澳门新街坊”,澳门元素十分亮眼,认购申请首日便收到逾500份申请,更多澳门街坊住进横琴“心水房”。

2022年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图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2022年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图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横琴往北,沙湾水道畔,历时三年建设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于20229月迎来开学,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

  再将视线拉远,俯瞰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两岸城市连点成片,“1小时生活圈”建设渐入佳境,超20万名港澳居民在粤工作生活;港澳居民入学渠道畅通,超过8万名港澳学生在广东中小学就读;“湾区社保通”助港澳人士在粤轻松参保,超34万人次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

  “一个更美好的大湾区值得期待”,香港广州地区联会主席周倩荷指出,大湾区建设是一个慢慢融合的过程,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动人文交流互鉴,加快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让“家在大湾区”更具有归属感。

  让生活精彩

  岭南春来早,甲辰龙年,让粤港澳大湾区先暖起来的是“热辣滚烫”的粤味新春,除了内地游客“南下”,港澳居民也纷纷“北上”过节。

春节假期,港澳与内地居民迎来“串门”热,口岸客流量持续高位运行。图为福田口岸入境大厅快捷通道。

春节假期,港澳与内地居民迎来“串门”热,口岸客流量持续高位运行。图为福田口岸入境大厅快捷通道。

  数据显示,假期前五天,超218万人次港澳居民前来广东。港珠澳大桥、横琴、湾仔、中山港、九洲港5个口岸单日客流量或车流量接连刷新纪录,其中,港珠澳大桥突破单日出入境客流14万人次大关。

  人流、车流如织,彰显出大湾区文旅看点十足。

  大湾区外揽山水之秀,漫长的海岸线、优良的港口群、广阔的海域面、繁茂的红树林,绘就出优美生态画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绿色发展水平持续领跑。“新晋网红”港珠澳大桥游自20231215日开放以来,接待游客超5万人。2023年,新一批10条大湾区“一程多站”精品线路公布,一个个层次丰富的巡游圈让美丽湾区人气飙升。

2023年,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上,舞剧《咏春》展现咏春、香云纱的“双非遗”魅力。图为《咏春》表演环节。

  2023年,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上,舞剧《咏春》展现咏春、香云纱的“双非遗”魅力。图为《咏春》表演环节。

  大湾区内得人文之胜,都市范与烟火气相得益彰。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非遗符号串联起大湾区文化记忆。马拉松、帆船、歌剧等现代文明在互鉴中不断绽放文化张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湾区升明月”大湾区电影音乐晚会、湾区粤剧节……大湾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2023年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集中开展了超百场文艺活动,让人文湾区热度持续高涨。

  现如今,大湾区旅游市场、消费市场火热,粤港澳间互相借力,以湾区之名,携手打造文旅新体验,让湾区生活更精彩。

  发展更强劲

  在大湾区,生活更舒心,发展也更有奔头。

  2023,澳门医生梁伟衡正式获得在内地执业资格,让他看到了与内地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平台。随着职业资格认可、标准衔接范围持续拓展,大湾区在医师、教师、导游等8个领域,像梁伟衡一样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的港澳专业人士已有超3000名。“大湾区对于青年来说,到处都是机会。”梁伟衡认为。

  同样中意大湾区的还有香港新兴光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智燊。近年来,陈智燊已逐渐将在港办公转移到了东莞,在他看来,大湾区让年轻人有了更丰富的赛道选择和更有吸引力的政策支持。

  5年来,广东全面推进“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建设,不断迭代推出创新创业政策“大礼包”,累计孵化港澳项目超4700个。同时,进一步打通粤港澳三地投资贸易、资质标准、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堵点淤点,推动各类资源要素便捷高效流动,让更多有志之士站上湾区创新创业风口。

5年来,大湾区全面推进“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建设。图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

5年来,大湾区全面推进“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建设。图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

  在河套追梦的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科洛涂创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罗文君坦言,入驻港科大蓝海湾孵化港,让其公司创办之初,就获得资金、法律咨询等多方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实现小步快跑。“大湾区产业链条完整,市场前景广阔,聚集了粤港澳等地创新资源,在科技成果孵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罗文君说。

  如今,“居住在广东、工作在港澳”或“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广东”正加速激发湾区创新活力。香港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创办人兼主席何建宗认为,这种通勤式融合值得大力提倡,将鼓励年轻人逐梦湾区舞台。

  “我们常说要推动港澳居民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怎么推动?最主要是要便利他们到内地发展,无论是购房、看病、上学、买社保还是就业、执业、创业,都尽力为他们提供便利。”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促进大湾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合作,提升三地民众获得感、幸福感。

  风劲帆满,蓄力腾飞。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生机勃发。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将看到,一个拥有巨大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崛起于世界版图之上,一个既有发展强劲张力、更有诗和远方的安居乐业心归处矗立于南海之畔。

  统筹:刘丽君 何静文 门丽丽

  策划:黎妙娟 林子菲 刘思敏

  记者:吴依妮 黎妙娟

编辑:陈海敏   责任编辑:林涛  

您可能还喜欢...